关闭
首页 » 电影 » 纪录片 » 走近科学
走近科学
主演:
张腾岳,石琼璘
备注:
更新至20171213期
类型:
纪录片
导演:
暂无
地区:
中国大陆
年份:
1998
语言:
汉语普通话
时间:
2024-05-06 11:48
立即播放

仙桃云1

剧情介绍

《走近科学》1998年6月1日开播,是中央电视台首个大型科普栏目。央视科教频道开播,《走近科学》作为主打栏目进入十套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。近十年来《走近科学》生产了大量优质的电视科技节目,在各类节目评奖...

本文首发公众号bbmovie

9月30日,《走近科学》栏目播出了最后一期节目《治理水花生》,从此正式停播。

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过《走近科学》了,再看时才发现:

如今的节目没有了主持人张腾岳,也没有了迷信怪谈,更没有了悬疑的开头和喜剧的结尾。

平实、质朴、直白的《走近科学》,似乎是更加纯粹的“走近科学”。

但总觉得,又好像少了点什么。

从1998年6月1日在CCTV-1正式开播至今,《走近科学》陪伴我们走过了21年的漫长时光。

这期间,很多栏目观众都完成了升学,入职,结婚,生子……

但一提起《走近科学》,作为80、90后的集体回忆,大家还是会忍不住的汗毛直立,想起那些挥之不去的“童年阴影”。

走近“喜剧”

晴朗的天空发出了奇怪的声响! “呜~~~~~~呜~~~~~~~” “一道白光就下来了!” 两个大冰块从天而降。天气?飞机?还是天外来冰? 敬请收看《走近科学》“天降冰块的真相”。 这画风熟悉吗? 但其实,这根本不是什么天外来兵,就是蓝冰。 什么是蓝冰? 什么味道,好奇嘛? 还真有人尝了。 闲咸的。 药厂上空惊现神秘物体! 形如棍棒,高速飞行的不明飞行物,是空中飞龙,还是另类UFO飞棍? 敬请收看《走近科学》之“飞棍疑云”。 经过专家的一番论证,事情愈发扑朔迷离,令人胆战心惊! 节目最终揭秘,其实是飞蛾掠过摄影头的影子。 普通的转椅突然发生爆炸! 花季少女被炸成重伤,强大的爆炸威力究竟来自何处? 敬请收看《走近科学》之“椅子爆炸之谜”。 真相揭秘是:椅子质量不合格。 灵异、鬼火、外星生命、野人、自燃、诈尸…… 在《走近科学》最火的那几年,整个节目就是一部人间奇谭百科。 节目借用悬疑片的叙事手法,搭配诡异的长镜头,黑白的美术配色,惊悚的背景音乐,愣是将好好的科普专题变成了晚间恐怖故事。 本着“破除迷信,宣扬科学”宗旨的《走近科学》,用三十分钟讲迷信,三分钟讲科学的方式,成功让这档节目许多孩子心目中的童年阴影。 事实上,很多孩子也压根就没胆子独自看完整集节目。 如今再翻看以前的节目时,会惊觉《走近科学》才是震惊体、标题党的鼻祖。 “奇怪、诡异、神奇、恐怖、神秘、灵异、惊吓”等等字眼,都是节目文案中的常客。 比如,一个80年代修建的老小区,狗站在门口总是会狂吠,但是不敢进去。 如果屋主强行把狗拉进去,狗就会惨叫,而且叫声十分凄惨! 最后三分钟真相揭晓:年久失修的大楼门口,有一节电线露出来一点,漏电了,狗触电后就会惨叫。 还有“僵尸附体”的桥段。 重庆市开县白桥乡爆出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,一个八岁的小男孩被僵尸附体,变成了人见人怕的吸血鬼。 镜头昏暗,音效恐怖,接受采访的村民都很害怕,认为孩子被僵尸附体了。 男孩发病的时候会张牙舞爪,除此之外还爱喝血,号称自己被左宗棠附体。 节目组率先祭出当地医院的主任医师,结果医生专家失灵了,无法给出真相。 节目经过上下两集60分钟论证,最后得出结论是孩子为了博取父亲关心,在装病。 …… 还有轰动一时的节目“谁在背我飞行”。 黄延秋1977年先后三次神秘失踪,睡了一个晚上突现千里之外的上海,被遣送回家一月后又有两次神秘失踪。 黄延秋三次都离奇生还,黄延秋认为有两个神秘人物在他熟睡之际背他飞行。 《走近科学》拍摄足足三期后,最后给出了这个解释:一切都是黄大叔自己幻想的,那些地方是他自己在梦游状态去的。 这样的例子,在《走近科学》中数不胜数。

走近科学后

2001年7月,《走近科学》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改由科教频道播出。 当时的《走近科学》相当“阳春白雪”,节目深耕前沿科学这一垂直领域,甚至还曾邀请过几位诺贝尔奖得主。 但因讲解的内容太高深,普通观众根本难以理解,最终导致收视率惨淡。 2002年版《走近科学》 2003年,《走近科学》因收视率不佳面临停播危机,节目组开始谋求变化。 节目风格开始偏向下里巴人,聚焦于社会中的焦点、热点、疑点话题,采用推理故事的叙事手法,为节目增加了一定的娱乐性和话题性。 改版后,《走进科学》的收视率迅速攀升。 于是,节目也就越做越离奇,基本形成了“开头悬疑片,中间恐怖片,结尾喜剧片”的成熟结构。 从节目传播的角度上来说,《走近科学》这样接地气儿的科普方式无可厚非。 对科学真正感兴趣的人也许只有10%,但对日常生活中奇谈怪事感兴趣的人却超过了90%。 用猎奇话题来制造噱头,用悬疑片的手法增加可看性,最后再站在科学的立场上,释义这是一场误会,不失为一套成功的节目公式。 即使观众对《走近科学》的“套路”熟稔于心,但还是会被其怪诞的风格与奇异的角度所深深吸引。 在一定程度上,《走进科学》不仅丰富了人们晚间的娱乐生活,也为国内“奇谭解密”类节目开创了市场先河。 当《走进科学》走红之后,国内卫视一大批以悬疑惊悚包装的解密电视片,开始陆续登陆晚间档期。 晚上关上灯,打开电视,坐在客厅里,那就是另外一个世界。 2010年后,随着互联网浪潮的袭来,人们的日常娱乐方式逐渐多样化,《走近科学》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,节目重回理性质朴的风格。 聚焦高科技的《走近科学》 虽然当年暗黑风格的《走近科学》,有着一定的刻意博眼球之嫌。 但它确确实实丰富了一代观众的精神生活,与此同时,节目还成功传播的许多科学知识。 在电视娱乐的黄金年代,各家节目都是在争夺观众遥控器的同时,不经意之间也制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节目。 比如,隔壁演播室的《第10放映室》,就凭借着犀利毒舌的影评解说而走红网络。 而在今天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里,我们的眼前充斥着太多的刻意与直白,那些能够令人印象深刻的集体回忆,却逐渐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消弭隐去。 事实上,对绝大多数人来说,《走进科学》是否停播的意义和影响已经不大了。 因为当对世界充满懵懂幻想的我们,真正的长大那一刻,《走近科学》就已经在我们的心里停播了。 “走近科学”陪伴一代人的使命早已完成,帮助我们成功“走近科学”。 在《走近科学》的最后一期节目中,最后的画面定格在阳光闪耀的实验田里。 科学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,从镜头扫过,随之钻进观众的心里,似乎喻意着科学的光芒在帮助人们消除阴暗的恐惧…… 这个节目,再也没有下集预告。
本站提供的《走近科学》在线观看地址以及《走近科学》下载地址来源于互联网。本站并不参与录制和制作,仅提供资源引用和分享,如果本站提供《走近科学》资源对贵方造成了损失或侵犯了贵方权益,请及时发送邮箱给管理员,我们将在48小时之内撤销有关《走近科学》所有内容。

  • 周热门
  • 月热门
  • 随机推